民俗学和历史学

民俗学和历史学


来源:中国民俗文化网   文章作者:白寿彝

用民俗学的观点去解释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他的这个工作,对中国古史的研究很有贡献。他在三四十年代写的《伏羲考》、《龙凤》、《姜嫄履大人迹考》,是在这方面很有成就的作品。这三篇主要是讲人类起源的故事,其中包含人类的氏族、原始社会的图腾及其演变,洪水和战争的故事,龙凤在中国历史上的传统地位。这三篇文章对中国古代传说上的各种疑难,阐述了不少精辟的见解、很值得历史工作者注意。在第一篇里,有这样的一段话,文字虽长,因为重要,还是把它抄下来吧:“假如我们承认中国古代有过图腾主义的社会形式,当时图腾团族必然很多,多到不计其数。我们已说过,现在所谓龙便是因原始的龙(一种蛇)图腾兼并了许多旁的图腾,而形成的一种综合式的虚构的生物。这综合式的龙图腾团族所包括的单位,大概就是古代所谓‘诸夏’,和至少与他们同姓的若干夷狄。他们起初都在黄河流域的上游,即古代中原的西部,后来也许因受东方一个以鸟为图腾的商民族的压迫,一部分向北迁徙的,即后来的匈奴,一部分向南迁移的,即周初南方荆、楚、吴、越各蛮族,现在的苗族即其一部分的后裔。留在原地的一部分,虽一度被商人征服,政治势力暂时衰落,但其文化势力不但始终屹然未动。并且做了我国4000年文化核心,东方商民族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贡献虽大,但我们的文化究以龙图腾团族(下简称龙族)的诸夏为基础。龙族的诸夏文化才是我们真正的本位文化,所以数千年来我们自称为‘华夏’,历代帝王都说是龙的化身,而以龙为其符应,他们的旗章、宫室、舆服、器用,一切都刻画着龙文。总之,龙是我们立国的象征。直到民国成立,随着帝制的消亡,这观念才被放弃。然而说放弃,实地里并未放弃。正如政体是民主代替了君主,从前作为帝王象征的龙,现在变为每个中国人的象征了。也许这现象我们并不自觉。但一出国门,假如你有意要强调你的生活的‘中国风’,你必多用龙文的图案来点缀你的服饰和室内陈设。那时你简直以一个旧日的帝王自居了。”

  我对这段话有三点很感到有兴趣。一点是说,原始的龙图腾兼并了许多旁的图腾,而形成一种综合形式虚构的龙,这是综合古代人在信仰方面的发展的规律的。殷商自认为是上帝的儿子,殷商的祖先都是神,周人也自认为是上帝的儿子,但殷、周既然都是上帝的儿子,上帝究竟要哪个儿子占有王位呢?周人以为,殷是上帝的长子,因为长子干了许多坏事,上帝不喜欢他,上帝的恩爱就转向住在西方的儿子了。这实际上是把殷人的上帝扩大为殷周人共有的上帝,这就是恩格斯所说部落的神逐渐转化为世界性的神。 龙图腾转化的过程,可以说也是遵循同一的发展规律进行的。

  第二点是说,在很古的时候,有许多族都在黄河流域上游活动,后来其中一部分向北方移动,成为后来的匈奴,另有一部分向南方移动,成为后来南方各族,其中包含苗族。这个说法跟中原古文献的记载和一些兄弟民族的传说,是相符合的,这是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问题。这说明汉族和匈奴族、苗族等原来都在一个地区居住,后来才分别向四方发展的。我们重视中国各民族的关系史,这是最早的民族关系史,当时各族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我们很容易有一种想象,认为只有汉族原来在中原居住,而其他民族都住在荒僻的地方,看来这是不对的。

  第三点,文章所说,龙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直到解放前,不是还有一些老人相信真龙天子吗?甚至在现在舞台上,不是还高唱龙子龙孙吗?在某些西方人中间,不是还拿龙当中国文明的象征吗?我不知道在旁的东方民族当中,对龙有哪些看法,也不知道在兄弟民族中有哪些民族是对龙很重视的,这都是很可研究的。

  以上,就两、三位前辈学者的业绩,可以看出民俗学对解决具体历史问题是有帮助的。从一般的

|<< << < 1 2 3 4 > >> >>|


·上一篇文章:西南少数民族妇女外流引发的婚俗变迁
·下一篇文章:从“家”到“庙”——一个华北乡村庙会的仪式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