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代时政歌谣中的讽喻作用

浅议当代时政歌谣中的讽喻作用


来源:中国民俗文化网   文章作者:张国伟

对于政府内部的一些上进的人士,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和制约的,激励和教诲他们。如《送行贿者》,通过对行贿的讽刺,提醒干部们要时刻保持清醒,远离不良之风:
  行贿无季节,随时可发生,
  携礼潜入夜,勾结悄无声。
  会面人如故,彼此心自明,
  晓盖红官印,便告交易成。
  歌谣的舆论作用在任何时代都是有其价值的,它是时代的镜子,对政府了解社会情况有极大推动效果,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他的存在意义,认识到它对我们社会的积极作用。
  (三)教化功能——规范人们道德行为
  时政歌谣的价值还体现在教化上。它是警世格言,能规范人的行为,提高人的素养。中国民众历来都非常注重道德修养和对自我的道理约束,现实生活中,除了大量的属于风俗习惯中的规章制度,礼俗禁忌之外,人们还通过歌谣自觉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一些歌谣不只具有使观念、法规制度话的作用,还具有实施社会压力和社会控制的功能,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强烈的约束规范作用。如歌谣:
  “奶奶买肉少半斤,爸爸买肉多半斤。
   一少一多啥原因,小小秤论长眼睛,
   认识奶奶是家属,认识爸爸是科长”。
  歌谣对这种趋炎附势的行为进行了曝光,对人们的道德进行拷问和警示。揭示了有色眼镜看人的不良社会行为。
  歌谣对人们的教化功能时刻存在着,它通过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讽喻现象来教育人们,规范人们,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它语带辛辣,笔锋犀利。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仍为人民喜闻乐见。
  
  参考文献
  [1]刘守华,陈建宪.民间文学教程[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张仁斡.浅议当代讽谏歌谣[M].新疆艺术,1994,(6).
  [3]谢贵安.中国谣谚文化—谣谚与古代社会[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张国伟(1986—),男,四川成都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民俗学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我国民间信仰的生态内质及现代意蕴
·下一篇文章:费孝通先生对社会学人类学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