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治疗”为地震灾区孩子舒缓情绪

“艺术治疗”为地震灾区孩子舒缓情绪


来源:美术报   文章作者:王婷

   “美丽的花朵”,这五个字曾在2008年9月2日被温家宝总理写在都江堰新建小学教室的黑板上。

    如今,一本名为《美丽的花朵》的画册正在紧锣密鼓地编撰中,里面收集了都江堰50余所中小学孩子接受“艺术治疗”后的优秀画作。

    为了挖掘“美丽的花朵”的来龙去脉,记者在几经周折后终于联系上了都江堰中小学“艺术治疗”活动的发起人张贵和老师。2月26日,这位正在都江堰对口支援灾后重建工作的上海美术老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掀开了一幅幅温情脉脉的“画面”。

    缘起:用艺术心理干预手段为孩子“疗伤”

    痛心,是张贵和与其他59名同赴都江堰的上海中小学教师在地震灾区支教过程中的一致感受。从2008年8月的支教生涯起,每一天的见闻都能增加张贵和对当地孩子罹难后内心伤痛的深切感受。

    张贵和是上海向明初级中学的一位普通美术老师,支教后被都江堰教育局聘为“美术特约教研员”。由于工作需要,他几乎跑遍了都江堰所有的中小学校。“因为那一场灾难,孩子受到的心理创伤太大了。他们的脸上很少有笑容,很多孩子不愿再回到教室,即便在上课时只要听到一点声响就会往外冲。”张贵和清晰地记得,都江堰向峨乡中学原有的420多名学生中有330余人遇难,在仅存的1/3学生中还有很多因地震致残了。

    如何为这些孩子抚平创伤?张贵和想到自己的一位留学日本的学生曾经说过,在日本常会通过绘画等艺术手段为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让幸存者将内心不良情绪对象化,达到释放和排解的目的。作为美术老师的自己何不借助教学尝试来为孩子们进行“艺术疗伤”?

    在与当地教育局交流后,这一想法得到了广泛认可。都江堰教育局决定借鉴日本地震后的艺术心理干预手段来尝试为孩子“疗伤”,整个“艺术治疗”活动取名为“抚平伤痛、展望未来”绘画创作。首批参与活动的是当地32所中小学校的5000多名学生。张贵和等“美术特约教研员”先对当地的美术教师进行了“艺术治疗”的心理培训,让他们学会在美术技术指导中添入心理疏导的内容,然后让他们分别对孩子们进行“艺术治疗”,先给学生的创作设置一个情境,工具和尺幅都不限,目的只是让孩子说出“心里话”。第一轮活动开展后反响很好,参与对象继而发展为当地50多所中小学的学生,几乎覆盖了都江堰全部的中小学校。

    收获:用《美丽的花朵》把孩子的画作永久留存

    在为孩子进行“艺术治疗”的过程中,张贵和欣喜地发现,孩子的画作中不仅有伤痛,还有坚强、感恩、憧憬……在看完了这些孩子们画的600多幅作品后,他有了把作品永久保留下来的冲动。

    给张贵和最深印象的是一个小学二年级孩子画的《妈妈,我怀念你》,一棵大树上,一只大鸟正在给一窝小鸟喂食,树下的“我”仰天而望,眼泪飞溅。每次看到这幅画或和别人讲起它,张贵和都会忍不住想哭。

    在另一幅画作题为《生命的拔河》中,一颗大红心被全国人民的手高高托举着,红心的前方是两个军人,后面是“死神”,拔河绳子上的胜负标杆结是一条红领巾……张贵和常常会为孩子们这样的艺术创意叫好。

    这些画作已不仅仅是美术教学中纯学术的探索材料,而衍生成了有社会价值的珍贵文献。为了把这些画作留存下来,张贵和与当地的美术老师一起从600多幅画作中挑选了550幅优秀作品,准备集结成画册《美丽的花朵》出版。这项工作经汇报后得到了四川省政府和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价值1000万纸雕 《清明上河图》身后的故事
·下一篇文章:中国画学会在京成立中国画学会在京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