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研究

[廖国强]竹楼: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质点


作者:廖国强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提要:竹楼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质点。本文以神话传说和考古材料相参证,认为竹楼的创造包括文化发明和文化更新这两个前后相续的过程,完型的竹楼是土著文化与外来文化交互作用的产物。竹楼满足了云南许多少数民族抵御敌害的生存需求,适应这些民族的生产力水平、生活方式、家庭形态及其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因而得以代代相传。
关键词:竹楼;文化发明;文化更新;文化适应

竹对云南少数民族的居住文化产生过深刻影响。竹楼便是这种影响的物态反映。竹楼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交互作用的产物,因为它最大限度地适应了云南少数民族的生存需求和文化需求而得以广泛流布、代代相传。
 
一、竹楼的诞生
 
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竹楼的起源和诞生情况,历史文献未予记述,而被保留在这些民族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这些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对竹楼的诞生作了两种解释,一种是自创型,一种是借取型。
自创型。傣族传说《帕雅桑木底》说:远古时,傣家人没有房子住,大树和山洞就是傣家人的住房。后来,一个叫帕雅桑木底的人决心建房。最先,他从一片片簸箕般大小的大麻芋叶挡住了雨点得到启示,用树枝和茅草盖起了一间平顶草房,但草房经不住雨水。后来他仿照狗淋雨时的姿势盖了一间前面高、后面底的窝铺,仍不能很好地避雨防湿。他并不灰心,仍不停地尝试各种建房方法。天上的帕雅英(天王)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变成一只美丽的凤凰飞到人间,在大雨中停在帕雅桑木底面前,说:“你看看我的翅膀吧,你看它能不能遮风挡雨。”说罢,立定两只长脚,又把双翅微微向两边伸开,成“介”字形。帕雅桑木底心智顿开,依照凤凰站立的姿势,盖出一种上下两层的既能遮风挡雨、又能防止地面潮湿的住房。这就是傣族的高脚竹楼。因这种竹楼是在凤凰淋雨启示下建盖成的,所以帕雅桑木底给它起名叫“轰恨”(意为凤凰起飞)。之后,傣家人纷纷学会建竹楼。为纪念帕雅桑木底的功绩,傣人将轰恨改名叫恨帕雅桑木底。(1)景颇族传说《竹楼是怎样盖起来的》说:最古的时候,景颇人没有房子。先祖阿真尼里拉和勒然兹满两人决心学会盖房子。他们在山上看见竹鼠吃竹根,根断竹子倒,得到启示,从此知道盖房可用竹,并学会了砍竹子;从蛇横架树枝上得到启示,学会用大竹架梁子;从芭蕉林树杆排对排、树丫枝连枝得到启示,学会立柱子;从斑鸠做窝,小树枝压着大树枝得到启示,学会用小竹子放楼楞;从平展的江面得到启示,学会铺竹板;从藤子绕在树上得到启示,学会用藤条捆大梁;从野牛的身架得到启示,房子可以盖得象野牛的形体。经过千辛万苦,第一幢竹楼终于盖成了。他俩教会景颇族盖竹楼。从此,景颇族世世代代都照着他俩留下的样式盖竹楼,而且要唱《建新房歌》,歌颂两位盖竹楼的祖先。这风俗一直流传至今(2)。该族创世史诗《勒包斋娃》第22章“盖房的起源”则说:景颇族远古“无居住之房”、“无生活之屋”,人间不安宁太平。定孔帕别夫妇俩盖起最早的“野房”,但人间仍不安宁太平,只好丢弃“野房”。大木匠铁目梯夫妇俩用结实的材料造出了牢固的房。从此,人间变得太平安宁。(3)
借取型。傣族、基诺族、德昂族、布郎族均有依照诸葛亮帽子建起竹楼的传说。傣族《诸葛亮的帽子》讲:诸葛亮南征时来到傣人居住的澜沧江边,因傣人岩肯救了他的军队,因而诸葛亮帮助傣人重新回到坝区居住,教傣人种植稻谷。回内地前,诸葛亮留下自己的帽子,把几张小绸子条塞在帽子里,叮嘱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可拿出绸子条看。过了许多年,傣家人口越来越多,都挤在江边又低矮又潮湿的小草棚里。闷热的天气和可怕的瘴气夺走了傣人成百上千的生命。在此危难关头,岩肯打开一张绸条,上面写道:“想命长,水冲凉;草棚矮,住高房。”岩肯得到启示,找来99位老师傅,仿照诸葛亮帽子的样式,盖起了又通风又凉爽的高脚竹楼,并逐步养成常洗澡、爱干净的好习惯,从而战胜了病魔。(4)布朗族传说:“古时,边境常受外国人入侵,民不聊生,孔明率领大军挺进边疆,平息了外患,各族人民才得安居乐业。布朗人为感激孔明,盖房时按照孔明的帽子形状盖房顶,形成‘孔明帽’式的建筑。”(5)基诺族《三鲊》(风俗歌,又译《团结年歌》)中唱道:“我们住的简朴雅致的竹楼,相传是神仙孔明的帽子。”(6)德昂族、景颇族均有类似的传说。(7)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1/6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刘树杞]“泥人张”彩塑今昔谈

下一篇胡集书会吸引200余档艺人 再现800年曲艺盛况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